被噴喪失街頭本性,街頭至尊 Supreme 真的「死」了嗎?

被噴喪失街頭本性,街頭至尊 Supreme 真的「死」了嗎?

在淵遠流長的街頭歷史中,最有資格稱之「來自 Underground」的品牌之一,相信大家心中浮現的答案莫過於是 Supreme。它的酷,並非來自哪位檯面明星,也非刻意與業界哪個大牌提高聲量,而是其衷於自我精神核心,才讓愈來愈多人瘋狂仰慕,甚至,愛到在店舖外「多人混戰」也在所不惜,過去有眾多報導這裡便不逐一舉例。但自從在 2020 年被 VF Corporation 集團(以下簡稱 VF)以天價 21 億收購後,竟開始讓原本部分的信仰鐵粉們直言:「Supreme 已死!」究竟為何會落到這種田地...也許早就是預料中的事?

收購後繼續狂虧錢

先說母公司 VF 收購 Supreme 這三年完全沒在利潤上嚐到甜頭,連年的業績節節敗退,讓該集團也公開表示失落之情;而不久前的第三季財報也顯示淨虧損多達 $4,250 萬美金,似乎讓 VF 對 Supreme 產生動搖。本月中 WWD 便透露它們正暗自兜售品牌補救營業虧損,同時一位匿名的投資銀行人士亦指出「品牌過於巨大,無法保有新鮮感」雖然事後 VF 公開闢謠「不要胡亂猜測。」但既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再加上業績不如預期,仍讓粉絲們對此保持著懷疑態度。

深陷種族歧視打擊

種族歧視一直是全球社會的「禁忌」,就算是平凡人,只要沾染便會被瘋狂打擊,更何況是公眾人物或知名品牌只要被冠之便會被集體撻伐。去年任職 Supreme 創意總監一職的 Tremaine Emory,在離職前便公開稱 VF 集團存在「結構性種族主義」並對外提出與 James Jebbia 訊息證據和取消與藝術家 Arthur Jafa 合作種種內容,讓 Supreme 聲勢頓時一落千丈。

瘋狂擴張商業版圖

而在處於爭端的狀況下,便意味著業績將呈現「墜崖式」下降,也許是因為種種的商業因素,Supreme 開始積極地拓展店面:上海、韓國、芝加哥和柏林等地區都在近兩年內開設了 Supreme 旗艦店,如此密集的展店,不難看出或許是要滿足背後龐大的營利需求,畢竟站在投資方的角度來說「錢永遠不會嫌多」。

Supreme 真已死?

當然這裡並非指 VF 介入後便宣告「Supreme 已死」只是若持續一昧地擴張版圖,顯然便早已與原本的品牌價值產生對立。因為再多的利益,也很難買到影響力帶來的粉絲忠誠度;此外,如今眾多新銳設計師湧現,也在某種程度上瓜分了這塊街頭大餅,Supreme 無疑正面臨雙重夾擊。各位不妨與我們分享,你認為現在的 Supreme 還是你心中的「至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