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味』,過去曾是台灣本土文化的負面代名詞之一,不過在不少熱愛台灣文化的創作者與藝術家的努力之下,不但讓更多台灣民眾認可並愛上取自於該文化的設計,更有不少台灣品牌因此走向國際;今回我們便邀請以獨特品牌概念橫空出世的 PROTOTYP 主理人 Kuanyee 和我們聊聊『台味設計』,並深入了解 PROTOTYP 品牌的設計核心。
創立PROTOTYP的契機為何?
創立PROTOTYP動機可分兩個面向,其一為店內原有選貨品牌風格強烈更面向小眾客群,因此希望創建一個調性較為適合日常著用但依舊保有設計元素的品牌,其二則是出於店家營運考量,推出價格區間相較於原本店內選品較容易入手的品牌,藉此擴散我們所想傳達的美感。
為何會想以虛擬公司、制服作為設計核心?
虛擬公司的品牌核心可作為每一季不同主題(虛擬部門)的載體,藉此陳述PROTOTYP不同面向但統一的美感。『制服』於一般印象的關鍵詞可能是單調、統一、規定,但我們所想傳達的觀念則是藉由穿著制服的概念衍生出對於品牌的美感認同,以及沉浸於品牌所架空出的世界觀。
除了PROTOTYP主理人外,更同時身兼HYST選貨店主腦兩種身分,設計品牌跟選貨兩者有什麼明顯差異?
本質上這兩者在初衷就有顯著差異,選品店的邏輯在於如何將手上有限但各自風格不同的卡牌組合成玩家獨有的一套組合技,而品牌邏輯更在於原創一張獨有的卡牌,而這兩個角色定位上相通的都是創造不可取代性,尤其是在現今網路串流麻痺爆炸的時代,當然這是最簡單的形容,畢竟在經營上絕對有數不勝數的細節都需要累積與兼顧。
為何會選擇賽車、航空這兩種載具作為PROTOTYP的首要部門?
賽車、航空僅為PROTOTYP初期的主題,我們將以不同部門來闡述不同季度,而載具則是希望以第一人稱去切入PROTOTYP員工的視角,藉以增強微觀的代入感,與宏觀的品牌角度相輔相成。
除機械類型的部門外,未來會加入其他主題的元素嗎?
近期將以保安部門(Bureau of Safty&Security) 做為新一季的主題發想,敬請期待。我們將會以一貫的蒙太奇模式拼湊出我們的世界觀;敬請期待。
如何看待過去視為過時的台味?
老土與台味應該拆分來解釋,首先所謂『過時』;任何卡在新流行的上一階段風格都會暫時被歸類於此,但從歷史脈絡來看,很多再更上上一個階段的流行元素經常會被拿出重新詮釋,由此可得知『過時』應該只能算一個階段。
再來是台味,就我所認知的台灣風格與文化息息相關,一直以來從90到00年的美日風格到近期的韓風,台灣「一貫都是在被外來風格影響」,很難說有屬於原本台灣自有的風格,硬要說的話台灣風格比較算是經由學習當代外國流行的元素再以其為基底經由貫有的商業模式所衍生出的副產物風格。
對服裝設計而言,深耕文化與提升技術哪項更優先?
對我來說這兩者並不衝突,也可以說是同等重要的骨幹,創造出屬於PROTOTYP的文化可強化大眾對於品牌的視覺圖像印象屬於右腦,提升產品實體細節技術更強調於服裝本質上的實用性屬於左腦。左右腦的均衡才能使品牌整體穩健的提升。
過去幾年科技變化幅度巨大, AR AI連番崛起對服飾產業有何影響?
粗淺來看AR與AI好像只是品牌方似乎多了更多工具可以加強形象,但網路社群已然成為大眾目前接收資訊的主要媒介;以樂觀的態度來看,AR與AI工具可激盪出更多樣化的視覺刺激,但以悲觀的角度來說,大眾將會更往服裝的本質相反方向越走越遠,我依舊認為「平衡」才是PROTOTYP所關心的本質。
為何台灣穿搭對比全球相對保守且無法製造主流風格呢?
如同我剛所說的,台灣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受國外影響,就我個人的觀察,這牽扯到台灣一直以來的歷史定位,受到早期以代工出口的世界觀,台灣人所重視的比較偏向「目的達成性」而非「原創性」,因此比起國外來說台灣才會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而這種被動心態最後會變成所謂的台灣風格。
你心目中PROTOTYP的最終樣貌?
最終還是希望PROTOTYP能自身成為一種風格而非被歸類於某種已知風格,我們所想營造的更貼切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給予認同品牌的人一個更強大的歸屬感,當然除了服裝方面外還會補足更多的面向,這是我們未來會持續努力的目標。